Sunday 24 July 2016

英國蘇格蘭:留學過後的回家恐懼症


一星期前,不理價錢,匆匆忙忙,買了到蘇格蘭的火車票,就這樣在愛丁堡和鴨巴甸渡過了三天兩夜。

蘇格蘭從不在我今年旅遊清單之列。我對愛丁堡的印象僅限於香港醫生診所內,牆上掛著眾多銅片證書,當中總有由一張由愛丁堡大學簽發。至於鴨巴甸,我心中的鴨巴甸只停留在香港仔,Aberdeen

來去匆匆,行程緊密:吃過蘇格蘭「暗黑料理」羊肚雜碎布丁(Haggis),其實也不怎麼「黑」;喝過優質威士忌; 登上愛丁堡城堡;看過蘇格蘭國家畫廊裡的The Honourable Mrs Graham;買了條蘇格蘭格羊毛圍巾。

除了這些遊客例行公事,蘇格蘭還給了我兩個奇妙時刻。

跟環保爸爸在Aberdeen Newburg Forvie Sands Nature Reserve 觀賞海豹:
小島上,陽光普照,漫天海歐下,肥肥大大、皮光肉滑、灰白色的海豹們在享受日光浴,嘆夠了,就頂著肚腩,滑回水中,順著海浪暢泳。原來海豹不只出現在海洋公園、亦不只是明珠台變變變生命力的畫面。我真想遊過對岸,把牠們逐隻抱起,逗玩一番。牠們從水中探頭出來,疑惑地看著我這個不速之客。我舉起相機,牠們又害羞地潛水。跟海豹們四目交投,我看牠,牠看我,到底誰才是遊客?





跟神一樣的工程師爬上亞瑟王座(Arthur's Seat
在山峰上,令我著迷的不是愛丁堡全景,也不是遠處那北海的浩瀚而是山坡上的禾草,風一吹,隨風搖擺,一前一後,就像軟綿綿的地氈,真想就此躺下,被那紫色黃色的小花包圍,好好午睡,奈何要趕火車回倫敦。




Edinburgh Waverley Station的火車旁,跟神一樣的工程師和環保爸爸擁抱了一下, 我們仨同時說了聲:「在香港再見!」

從愛丁堡到倫敦,五小時火車旅程,窗外天氣每十分鐘轉一次,時而陽光和煦,時而暴雨傾盆,心中暗忖,有無咁癲呀!突然想起神一樣的工程師說過:「你真幸運,去到哪裡都陽光普照。In Scotlandyou can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just one day。」




幸運的不只是天氣,還有我跟他們的相遇。

我、他們、還有其餘二十位香港人,去年暫時放下眼前的工作,離開家人好友,拿著奬學金負笈英倫。同學們大都在倫敦或英格蘭進修,他們是蘇格蘭僅有的兩位香港代表。透過這個奬學金,我還認識了世界各地的得奬學人:印度影評人、中國內地非牟利機構工作者、埃及檢察官、也門聯合國人員、巴勒斯坦記者、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公務員……毅然離留學,每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
留學的意義,對我來說,在於那一場又一場的對話。
在陌生環境裡,遠離熟悉的人和事,珍惜獨處的時光,自己跟自己對話。
在永無盡頭的大世界裡,衝破背景文化語言界限,跟五湖四海的人對話。
景點名勝縱讓人開拓視野,路上的人卻教人擴闊胸懷。

所以,即使在英國的時光倒數中,我還是選擇到蘇格蘭一趟,不為甚麼名勝,就為見見這兩個人,聽聽他們的故事,從生活瑣事談到人生大事。

我:「回香港後,你們最想做甚麼?」
他們異口同聲說:「找工作囉!」
我:「我最想到灣仔金鳯茶餐廳喝杯熱奶茶。」
環保爸爸:「小事而已。」
我:「喝港式奶茶才是正經事!老實說,大家想回香港嗎?」
環保爸爸:「哪到我不想,一屋妻兒在家等我!
神一樣的工程師:「當然想! 有人覺得現在的香港千瘡百孔,要出外尋找自己的美麗新世界。但我在這裡仍天天讀香港新聞,有問題就要解決,不是迴避。回去以後,未必能幫得上忙,但至少能跟我城一起經歷。家,始終讓人掛心。」

是的,人總得要回家。
但我卻有點怕回家。

出門在外,從遠距離觀望香港,其可愛之處更突出:冠絕全球的效率、員工落力的工作態度、無與倫比的維港夜景、環球佳餚、本土美食(點心、奶茶、菠蘿油、雞蛋仔、雲吞麵⋯⋯下省一百種我的最愛)。

但體驗別國生活後,香港令人懼怕之處亦同樣突出: 令人窒息的狹小生活空間、高壓的工作環境 、全球最長的工時、人人在急而不知道在急甚麼、那遙不可及的普選、還有走在路上會無緣無故被黑臉 (神秘顧客服務協會的2015全球微笑指數,香港排最尾)。

一年以來, 自覺改變了不少,但以乎香港一點都沒變。
怕回去,就是怕香港那磨人的生活和急促的節奏會把我打回原形。

我跟好友「釋你老鼠」談到我的恐懼,他環遊世界完畢,剛回到香港。

「我可以告訴你 ,要重新適應香港的生活,過程非常困難。你會覺得仿彿這裡的一切要把你拖跨,要把你打回原形。當你向別人微笑,他們或不會回你一個微笑。當你替別人開門,有不少人會就此走進去,懶得說一聲謝謝。當你回到家,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舊問題還是會令你抓狂。你會發現有些香港人很可悲,他們不懂如何活得幸福快樂,不少人以工作定義自己的價值,然後以購物旅遊來『減壓』。

回香港以後,初時我感到頗為不安,因為你觀察到自己真的會被這環境影響,人會開始變得焦躁。哪麼旅程教會了我的一切,例如包容、耐心聆聽、冷靜、隨遇而安,豈不白費了?我又真的改變了嗎?

我想了又想,發現這些令人恐懼的一切,亦是生活的一部分啊!生活有苦有樂,我們不能只要好的而不要壞的。旅途上,沒了生活的壓力,樂事當然多。但一個人如果一直浪遊,可能也不過是逃避家中的苦事壞事而已。我早前讀過一篇文章,說修行不是要走到清靜寺廟冥想或到莊嚴教堂靈修,而是要把問題當作你的道場。在紛紛擾擾的生活中, 勇敢直視問題,耐心觀察身邊人和事,還要繼續那些自己跟自己的對話, 從中保持心境澄明,這才是真正的學習。」

我想起去年獎學金頒奬禮過後,我坐上一位早年得過同樣獎學金的前輩的順風車。
那天晚上,我心情好得很,擁著奬狀,跟他說: 「我真的很開心呢!你知道我有多開心嗎?」

「當然知道,那也是我人生中其中一個最開心的時刻,對即將到來的生活充滿期昐。」

我開心得一直在車上哼著Eason的《我的快樂時代》:

「讓我有個美滿旅程 讓我記著有多高興
讓我有勇氣去喊停 沒有結局也可即興
難堪的不想 只想痛快事情 時間尚早 別張開眼睛

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
離時代遠遠 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

讓我對這世界好奇 讓我信自己的真理
讓我有個永遠假期 讓我渴睡也可嬉戲⋯⋯

我們從金鐘出發到沙田,當私家車駛至九龍塘廣播道附近時,電台卻突然播了另一首Eason的歌:

「不要緊 山野都有霧燈 頑童亦學乖不敢太勇敢
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 任你行

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 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
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 飛多遠有誰會對牠操心
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
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
為何在雨傘外獨行 ⋯⋯

前輩說:「可是,你最後還是會回家。聽到嗎?《任我行》呢,你會發現就算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任你行,你也不會選擇永遠躲在樂園裡頭,你還是會踏步向前,去那個屬於你的地方。」





Friday 15 July 2016

法國——梅村:與僧侶一起野餐

在法國梅村,聽著現場演奏的古典音樂,與僧侶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野餐。
微風逸和,陽光明媚,抬頭一望,天空原來如此蔚藍,怎麼我從前沒有察覺? 
很久以前,我學會了唱一首歌,現在才真正明白當中意義: 
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.
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.
Nowhere to go, nothing to do.
I don't need to hurry. 
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.
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.
Somewhere to go, something to do.
But I don't need to hurry.

英國──倫敦:那夜凌晨, 我在宿舍聽到的狗吠聲


暑假到來,不少同學都收拾細軟回到老家。

宿舍頓時少了很多聲音,至少我再也不會聽到那「狗吠聲」。

這宿舍牆壁的奇妙之處,在於其「零感特薄」,隔音奇差。

若你對別人生活充滿好奇心,這宿舍定必令你稱心滿意。

因為你不單能聽到周遭房間傳來的哭聲、笑聲、說話聲、YouTube聲,就連鄰房的鬧鐘聲,你都能清楚聽見。每晚自己不用調鬧鐘,每朝鄰房的鬧鐘總會把你吵醒,方便又環保。

室友們在房中與家人在SKYPE中交代的生活細節、與愛侶在長途電話中的戀人絮語、與家鄉友好高談闊論的八卦是非,全部我都能聽見,只可惜我不懂八國語言,聽得出語氣來,卻聽不明內容。

最引人入勝的,還是那神秘的「狗吠聲」。

搬進來不久,我發現每隔一兩天,晚上十時至十二時左右,就會聽到 「狗吠聲」,有時在早上八時都會聽到。奇怪,宿舍嚴禁養狗,難道是我聽錯?

有一次,「狗吠聲」再現,我立刻把它錄下來,讓其他室友都來聽聽。是的, 的確是「狗吠聲」,只是分貝有點高,節奏有點異常。原來他們各人都經常聽到那「狗吠聲」,時間亦相當吻合。

超初我們都不以為然,後來出現次數愈來愈多,聲音愈來愈大,甚為滋擾。到底是哪來的「狗吠聲」?要不要告訴管理處?

終於,「狗吠聲」又來了!我立刻出房門,找來其他室友,追尋源頭。聲音來自走廊盡頭那間房,那是全宿舍僅有的幾間雙人房之一,裡面住了一對情侶。我們站在那雙人房門口,聽著那「狗吠聲」,你眼望我眼。突然,大家眼神一閃,謎底解開!天呀!那不是「狗吠聲」,是人叫聲!來自雙人房的人叫聲!來自情侶的人叫聲!

靜默,尷尬,有人說了句,I can’t imagine who will get turned on by this barking, oh sorry, should be moaning 。然後,大家合作地各自回房。

「狗吠聲」持續了整個學期,因為我們都開不了口請那情侶提醒房中小狗把聲浪降低。

隔音差,也不一定是壞事。每每晚上聽到室友的哭聲,心裡也跟著沉下去。第二朝聽到鄰房的開門聲,我把握機會步出房間,踏進廚房,向那雙眼紅腫的室友問句好,how are youDid you sleep well 家事心事,由此開始,娓娓到來……  

「我的電話被搶了。」
「我昨日考試貼錯了題。」
「我跟好友吵架了。」
「我跟情人分手了。」
「我媽媽進醫院了。」
「我姊姊過身了。」


離家留學,獨自經歷人生的甜酸苦辣,一人又豈止一個故事,這留學生的廚房可真是五味雜陳,雖沒有甚麼美酒佳淆,但肚餓時,有人與你分享波蘭餃子;口喝時,有人請你喝柬埔寨香芧雞湯;感冒時,有人送上維他命C;腸胃炎時,有人為你煲瑤柱白粥;頭痛時,有人為你泡一杯巴勒斯坦鼠尾草茶;生日時,有人送你一束鬱金香;派對時,有人請媽媽來煮一頓希臘菜;失戀時,有人送你雪糕朱古力Cupcakes 、甚或來自China Town的大白兔糖 天朗氣清時,有人送你一束非洲太陽菊;無助時,有人給你一個緊緊的擁抱,堅定地向你說一句 You will be fine;絕望時,有人會留張字條,上面寫著 “Just when the caterpillar thought the world was over, it became a butterfly” ;道別時,有人為你焗一個德國黑森林蛋糕。

這廚房不僅是我們燒菜做飯的地方,也是我們交換故事的空間, 亦是了解別國生活的窗口:你國的最高工資是多少?最低工時又是多少?階級觀念重嗎?大眾遲婚還是早婚?醫療保險制度如何?政府是左翼當道還是右翼主政?德國人喜歡總理默克爾嗎?住在伊拉克庫德斯坦安全嗎?巴勒斯坦跟以色列有機會和解嗎?希臘人討厭難民嗎?香港人是否想獨立?

這留學生的廚房讓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不礙於國藉,不止於語言,忘記了文法,不顧忌口音,憑藉好奇心和同理心,我們建立了心靈相通的友誼。

同學們陸續回家了,廚房變得愈來愈靜。
昔日的笑聲、哭聲、傾訴聲、「狗吠聲」沒有了,但我們還會聽到彼此心聲。